首页 专业彩票店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专业彩票店 > 新闻动态 > 中国阅兵为何不在“十月一日”?改成“九三”后,我们要做3件事

中国阅兵为何不在“十月一日”?改成“九三”后,我们要做3件事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8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提到中国的阅兵,很多人会联想到每年十月一日的天安门广场。国庆大阅兵,似乎成了中国的“标配”。从1949年建国至1959年,中国连续十年在国庆节举行阅兵。之后,由于经济建设和外交策略的考虑,阅兵逐渐变为“十年一阅”。改革开放后,阅兵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,但依然和国庆节紧密相关。然而,2015年的阅兵却打破了这一惯例——中国不再在10月1日举行大阅兵,而是选择了9月3日。这一年,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中国用一场盛大庄严的阅兵式,首次打破了国庆阅兵的传统,把军旗与历史、战略与现实紧密相连。

展开剩余55%

九三阅兵带来的战略任务 九三阅兵不仅仅是纪念过去,它也是中国在全球战略新阶段的开始。它为中国提出了三大任务: 1. 掌握历史话语权:西方历史书中,诺曼底登陆、柏林战役往往被强调,而淞沪会战、百团大战、滇缅战场则被淡化。中国必须加强抗战历史的叙事,推动相关研究、影视作品和国际交流,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。 2. 以军事实力震慑军国主义:阅兵式上的导弹和航母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装备,更是对潜在威胁的震慑。中国需要继续提升国防科技,保持对区域安全的压倒性控制力,确保军国主义不会复生。 3. 建立反霸权国际联盟:二战期间,中国是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一员。如今,当美国操弄霸权、推波助澜日本军事化时,中国必须与俄罗斯、东南亚、非洲和拉美等国形成战略联盟,这不仅是外交需要,更是中国的战略必然。 结语:九三阅兵的深远意义 2015年的九三阅兵,不仅是中国阅兵史的分水岭,也宣告着中国进入了新的战略阶段。它不仅属于过去的纪念,更关乎未来的博弈;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战略回应。今天,当我们回顾那场盛典时,我们必须认识到:九三阅兵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,未来的道路仍需要中国去走,去完成三大任务。只有如此,历史的悲剧才不至于再次上演。九三阅兵,不仅是历史的印记,更是未来的警钟——忘记历史,就意味着背叛未来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苏超”踢出招商“世界波

下一篇:没有了